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大学高教所 冒澄

  创业型大学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的支持力度常常取决于大学资深创新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成果的多少,然而,我们也不能单纯追求知识本身,还应考虑知识的应用价值。所以,相对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我国的创业型大学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建树。

  一是强调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传统职能,维护大学的独立性。

  正如研究型大学并不否认教学功能在大学中的作用一样,创业型大学同样要强调教学和研究在大学中的基础地位,不能为创业而创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种种知识资本化和产业化的活动,其目的都在于增强大学自身的研究和教学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学学术性的提高。如果大学过分迎合市场需求甚至甘受市场逻辑的支配,那么大学自身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加工厂”或是“营业大厅”,从而丧失其学术独立性。

  二是加强跨学科组织的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

  创业型大学需要拥有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而要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需要多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协同。所以,大学中传统的院系设置应受到不同跨学科组织形式的补充,而新的组织形式则应随着国家科技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成为创新活动的发源地。据统计,截至2005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有跨学科组织60个,这类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多数以实验室或研究实验室、研究组及研究计划的方式出现,而且不再依附传统的学院或学系,并能汇聚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从事高水平的研究,从而产生世界级水准的成果。

  三是完善技术转移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创业型大学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而且能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将有价值的成果转移到生产部门,形成一定的生产力。这个过程需要大学和企业更为紧密的合作,包括:建立高新技术咨询公司,让大学教授通过提供咨询的方式不断将新知识技术带入企业,并探寻新知识技术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这些问题被带回大学的实验室重新解决,从而不断完善原有的研究成果;建立即时转移的中介组织,作为连接企业和大学的桥梁承担起双重任务:一方面,通过不断调查、沟通,寻求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从大学众多的科学研究中筛选具有商业意义的成果;建立长期研发合作组织,让学校能够更直接地将前沿知识导入业界以满足不同企业对某一特定问题的需求,企业则通过经费和设备的扶持更好地支持研究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研究中兼具人才培养的功能,大量的研究生参与中心计划的研发过程,积累更为丰富的研究经验,成为未来产业界的人才储备力量。

  四是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孵化催生高科技企业。

  由于大学、产业、政府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一些包括科技园、孵化器等在内的新的混合组织正不断涌现,这些组织集结了诸多力量,不仅强化了技术转移本身,更重要的是积极催生、孵化了新的高科技企业,使得创新活动具有更强烈的地区辐射效应。

  科技园是混合组织中极其重要的形式,美国的硅谷神话常被视为大学建立科学园区的成功典范。据粗略统计,在过去的50年中,硅谷中由斯坦福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创办的公司达1200多家。目前,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斯坦福校友开办的公司。

  五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进取精神。

  创业型大学在创新实践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需强化学生进取精神。因为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拥有过硬专业化知识,还要擅于抓住机遇,并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传统的文化差异,使得亚洲的大学由于过多注重学生在专业角色中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因而,如何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是创业型大学目前亟待面对的问题。要完成此任务,就有必要把一些涉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当中。尽管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但这些知识对提升学生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有更为深入的合作,应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合作研究计划或者到企业中去实习,在真实的情境下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校应邀请更多的企业家到大学开课,使学生与企业家有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另外,创业计划大赛应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

上一篇:欧美创业型大学的共性     下一篇:【高招快递】